如何打造智慧景区

最新动态 2024年11月8日 57

据悉,我国80%的 5A级景区可以在手机APP和网上预订门票,比例创历史新高。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为了便利游客、减轻现场售票压力、提前预判客流,越来越多的景区将智慧旅游提升纳入景区发展计划。可以说,没有“触摸时代”的景区,在不久的未来将可能遭到淘汰。

图片

2014年,国家旅游局将旅游业发展主题定为“智慧旅游”,要求各地旅游局以智慧旅游为主题,引导智慧旅游城市、景区等旅游目的地建设,以信息化技术带动旅游业发展。各地在智慧旅游发展上处在同一起跑线上,谁在智慧旅游发展方面占据先机,谁就能引领旅游发展的潮流。本文系统阐述了智慧旅游景区的概念与构建要素,并对智慧旅游提升遇到的相关问题加以浅析,进而提出打造智慧景区的重要方法,以期为各地的旅游景区开发管理者提供参考。

一、智慧旅游景区概念阐述

智慧景区,又称智能旅游景区,是利用信息技术、物联网、云技术等新技术手段,通过局域网、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借助各种网络形式和计算机设备终端,对旅游景区营销方式、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旅游活动、甚至旅游景区经营者其自身在内的各种资源进行信息化、智能化管理,从而实现掌握和管理消费者需求、优化旅游产品、提升景区品牌价值、提高顾客满意度、降低旅游管理成本和加强企业市场风险防范能力的目的。简单地说,就是游客与网络实时互动,让游程安排进入“触摸时代”,让景区进入“智慧时代”。

二、什么样的景区需要智慧旅游提升?

(一)新开发景区

新开发景区管理者在前期建设中,不仅要考虑到旅游策划、旅游规划、旅游设计等外在表现型旅游开发计划,更需要考虑到经营、管理、营销等内涵型旅游开发计划。

建设“智慧景区”是旅游景区目前的发展趋势,是景区未来的发展之路,是提升景区综合素质、核心竞争力的重大举措,同时也是新形势下旅游景区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因此,新开发、待开发旅游景区更应该重视智慧景区规划。

(二)寻求景区提升的传统景区

绿维创景提出的智慧景区旅游提升计划是以服务游客为中心,实现“网上一点击,问题全解决”的效果和目标;充分运用物联网、云计算、下一代通信网络等先进、成熟的技术,体现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设计理念;充分体现商业模式的创新,兼顾技术架构、服务模式、运营模式和管理模式等政府管理要素和旅游行业生产经营要素,促进景区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主要适用于寻求景区提升的传统景区:

(1)寻求景区信息化提升的成熟景区

每年黄金周,很多景区都会出现游客拥堵、滞留的情况,主要原因在于景区的公共管理没有到位。信息披露不及时、预警制度执行不力,使游客无法合理判断出游选择,最终造成游客扎堆、景区超容的“爆棚”现象。在景区升级的过程中,景区管理的智慧化,以及游客体验、服务的智慧化,可以提高管理效率、节约管理成本,形成良好的预警系统,在游客量大时实现有力疏导。

图片

通过高新技术的使用,可以实现在网络、电视等媒体渠道实时公开信息,引导游客合理选择出游地点,避免游客扎堆;当游客接待数量超过景区最佳和最大容载量时,及时启动应急措施,例如放缓或暂时暂停售票、在景区某些拥堵的地方采取分时段限流等,有利于疏导游客。

(2)运营平稳,寻求亮点突破的旅游景区

利用定位景区资源、细分消费市场、梳理文脉地脉、整理游线等手段,从景区硬件及软件入手,解决景区遇到的瓶颈,在实战经验中,我们看到,景区管理智慧化升级及智慧旅游产品的出现,会成为景区在周边旅游市场中脱颖而出的一针强心剂。

同时在一定区域内的景区市场开拓可突破以往的单兵作战策略,利用智慧旅游概念,采取联合抱团式的营销概念以及线路组合推荐的方式树立区域旅游整体品牌,通过整体带动个体,在节省资源的同时扩大了景区自身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寻求转型的旅游景区

历史人文景区(如:博物馆)厚重的历史文化是被多数人看好的旅游资源,但现实中大多数历史人文景区不能满足现代人的旅游需求,这对矛盾在大多数历史人文景区表现得格外突出。

通过对同类资源的案例分析,我们发现如果能够很好的抓住游客的游览诉求,激发游览者的兴趣热点,就可以增加游览时间,增强消费者黏度。将历史人文景区内涵和现代旅游需求通过“智慧”手段将其紧密结合,景区产品成功转型,通过智慧营销平台,在区域内形成强有力的竞争力。

三、智慧旅游景区的构建要素

(一)智慧景区功能框架

“智慧景区”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又需要将信息技术同科学的管理理论集成,同时又是对景区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全面提升。

(二)智慧景区系统构成

智慧景区系统相比传统景区管理系统,其构成更加科学,管理更加规范,服务更加人性化。完整的智慧景区信息系统从微观角度包括:政务及行业管理系统、游客电子服务系统、企业综合应用系统、智慧旅游监管中心这四部分。从宏观角度包括:应用系统、支持系统、基础系统。